上星期看的日本电影,从小说作品翻拍来的《告白》。不是爱情告白,而是对众人坦言说出来、自白。
没有想象中恐怖,是像我们平时看的那类悬疑小说型。但拍到厉害一下。
松隆子演的中学女老师的可爱女儿(啊,就是很红的那位芦田愛菜小妹妹主演)死掉了,班上2位同学干的。
电影开始时班上的同学们还很爽地在喝免费的牛奶,很吵的那种,跟我们中学一样。松隆子老师缓慢的口吻在讲道理,同学们不怎么在意,至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大大个‘命’字,开始述说故事。丈夫爱滋病,独自抚养女儿,然后女儿在学校被害死,警察却说是意外;自己发现女儿是被学生A和B所害,但是却有条刑法让14岁以下者有豁免权,也就是说翻案可以被当年幼无知不会被捉。
老师冷静的告白,班上的同学也猜得出谁是A和B了。轻松得有点吓人的口吻,讲其实刚才自己把爱滋病的血inject进A和B的牛奶冰里了……
正式离职。
接下来的pattern有点像宫部美幸的《模仿犯》,从不同角度开始讲。几个角色轮流告白,把整件事的始末并凑出来。
想杀人的,杀没有。
没有想杀人的,就杀了。
太过溺爱孩子的妈妈。
学校集体欺凌。
热血白痴老师。
…………
发生这些事,通过各的告白让观众看到背后的故事。而导演也会玩气氛来给我们猜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。
生命,真的可贵吗?
其实戏里的人是珍惜生命的,只不过只是自己在乎的人的生命。
两个小凶手的结局……emm有点讽刺?
现今社会可以看到很多的那型妈妈,认为自己孩子绝对没有错、错的都是别人孩子。孩子sot了,自己也sot,杯具;
要杀多多人跟自己一起死来引起妈妈的注意,死不了,接了电话才知道其实更杯具了。
《告白》 里没有一个是好人。每个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那些事件。
Yes,班上其他同学没有杀人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,以正义之名,抓人逼kiss、拿课本乱丢乱画,比赛欺负A,还积分制。人类就是很废的,没错合群是很重要,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群人做欠打/白痴事然后自己也没思考分析就人云亦云成为一分子。
班长美月:“我们班,疯了。”
这部电影有带出一些point,关于一些青春期的孩子的病态心理和废的社会现象。
-父母要顾孩子到什么程度?太疏远(如A)不好,太亲密(如B)也不好。
-自我意识过剩,认为自己可以做到超好超好,一直想表现自己。这个通常人都有曾经这么一段日子。不过最好还是要能控制、有底线的范围,不要sot到拿命来玩,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。学生自杀和学生杀人的case这十年来都有着。
被提名奥斯卡、亚洲电影等奖的一部佳作,值得一看的冰冷沉重《告白》。
- Mar 26 Sat 2011 19:44
《告白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