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飞就飞要飞得高远

小小故事:你才疯了!



从前有个国家。每到某个特定时期,就会连下一星期的恶雨。恶雨有着恐怖的诅咒,传说当年有个外号叫‘爆炸’的女人被一只松鼠气到临死之前下了个诅咒,凡是喝了雨水的人便会立刻发起狂来。
 
恶雨一下,不管是海啊,江啊,湖啊,河啊,池啊,沼啊,Longkang啊,都会受到污染,所以一到恶雨时期,全国的人也就没有不发狂的了。发了狂的人,不知道自己是谁,会全身裸体,以泥巴涂满整头,就连富翁、大粒人官员也是酱。
 
肚腩发国王知道这件事后,特地在恶雨下降之前,预先用木皮将井口盖住。恶雨期间,他只喝井里的水,所以当他人发狂的时候,他还是和平时一样挺着肚腩一样清醒。
 
但是这些人发狂时,并不知道自己疯了,看到肚腩发国王正常的模样,反以为国王疯了,不停地大叫:“国王疯了!不得了,快去叫O-E-O-E!”
 
“你们不用急,我自己有药可救。”肚腩发国王笑着走入房内,脱掉衣服再用泥巴涂头后出来。这时,大家反兴奋地说:“国王疯病治好了!”
 
7天后,恶雨时期一过,人们也清醒了,想到自己曾裸体涂泥,也不觉得奇怪,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,只是将衣帽重新戴整齐就去见国王。
 
这时的肚腩发国王却故意裸着上半身,高高坐在堂上,拿泥巴在肚腩上画了一座Happy Castle,大家看了都下一大跳。经过国王的解释,大家才明白自己曾做过了什么事啊!
 
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省思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
 

喝醉的人总是不觉得自己醉了,就像有些人做了一些错事,却一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。难得有明智的‘国王们 来一一唤醒大家的迷梦呢!

kacau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学生逃学,各显神通。肚子痛、头痛这些基本招数虽然老套,但依然管用。换便服出门、爬围墙、用电单车或汽车硬闯,屡见不鲜。现在更有学生使计复制了学校旁门的锁匙,自由出入。最绝的还是特地走到学校守门员前,跟他打招呼敬礼,大摇大摆从学校正门走出去,潇洒自然。 

      全因一个字-!也就是所谓的无聊和纳闷,那天我和朋友也玩起逃学游戏,瞒过守门员,逃回家去了。中五SPM预试已过,中三PMR考完,其他级别的年终考快结束,学校渐渐进入自由状态。在校园游荡,旷课到食堂吃,到图书馆睡觉,在课室里谈个天南地北……偶尔纪律老师的出现,手中藤鞭吓吓学生,但过一会儿又没事了。当然,还有一些热心教育的老师誓和SPM考生一起拼到底,但这只是少数的。近来斋戒月,马来老师什么也没吃,水也不喝,教书时软散无力,倒不如留在办公室休息闲聊。这期间,学生逃学率频频提高。 

      长期以来,很多老师一直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,这见解是片面而不完整的。研究者指出,在教学活动中,老师除了授予知识、技能,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态度。老师逃课,学生依样画葫芦,这就是个好例子。 

      任何一个学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生逃学现象,最普遍的原因就是贪玩。既然上课时间在草场踢足球会被责骂,那就逃出去玩罗!学生填补逃学空挡的方法,不再限于Budaya Lepak,在这科技发达的社会里,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通过网络大打电脑游戏。变化多端的主题、形式和层面,紧张刺激自不在话下。 

      再来,学校已显得不像是学校。与其在学校浪费时间,不如逃学回家自己读书自己拼。现在的老师,从年头开始就为了学生A而疯狂,上半年教完一年的课程,下半年随时放假。有的老师喜欢开电脑,废话两三句,叫学生看白色荧幕上的东西自己学。哦,原来教育部的教学器材那么管用,可以不必老师大费口舌解释,在那边坐着摇脚。 

      养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。学生逃学了,老师不要怪学生纪律败坏,父母不需把老师骂到臭头。把孩子教好是父母和老师的共同目标,坏了这个伙伴关系,大家都有亏损。 

      教育部出动警察捉逃学威龙,希望借警方的威严,给逃课学生一记当头棒喝,震醒他们回归正常上课作息。然而,带回警局游说劝告一下,若无后续的管教监督,问题没完没了。解决逃学问题,如果看成普通小事,那教育部可继续请警察每天在街上走走,随便捉几个回去交差又放回去。 

      教育部有必要探讨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逃学问题。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罚款政策,只要发现孩子逃学,家长就要受罚;为了避免学生逃学,澳洲一些中学把冲浪作为正课。学生喜欢玩,他们可以从玩中学习,增长才干,发展智力。因此,必要的玩不仅是应该的,而且还应引导他们科学地玩。有的家长为了面子,剥夺了孩子玩耍、睡觉的时间,逼他们读书,这是不恰当的。每年年尾,学校教育松懈下来,老师不想教书也就算了,但不该阻止学生做有意义的事情呀!下棋、上网、打羽球、打篮球、踢足球,做这些事岂不是比让他们逃学好吗? 

      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。中国电影《一个都不能少》拍得妙,办教育需要热忱,还有使命感。

kacau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